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,全省 23 所民办本科高校中,竟有 14 所未招满,总缺额超过 2.5 万人,这一数据着实令人咋舌,也让民办本科招生遇冷的现状暴露无遗。
在 2025 年高考招录的大舞台上,广东民办本科院校的表现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,全省 23 所民办本科高校中,竟有 14 所未招满,总缺额超过 2.5 万人,这一数据着实令人咋舌,也让民办本科招生遇冷的现状暴露无遗。
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,其招生困境十分典型。物理类缺额高达 4468 人,历史类缺额 1869 人,合计缺额超过 6300 人。如此庞大的缺额数量,使得学校的招生计划严重受挫。同样,广东理工学院物理类缺额 3746 人,在招生竞争中也面临着巨大压力。而在投档线方面,众多民办高校也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。部分高校历史类投档最低排位下降超 1 万位,物理类投档线整体下滑,且降幅均达 1 万位以上,像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物理类最低投档排位比去年下降了 72405 位 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广东民办本科招生如此遇冷呢?
学费因素首当其冲。民办本科高校的学费普遍较高,公办本科高校学费一年大概在 6000 元左右,而民办本科的学费往往是公办院校的 4 - 6 倍,动辄三五万。例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费每年在 31800 - 33800 元不等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大学四年下来,仅学费就是一笔十几万的沉重开支,再加上生活费等其他费用,经济负担着实不轻。这使得很多家庭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,不得不对民办本科望而却步。
就业竞争力不足也是关键原因。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民办本科毕业生起薪普遍低于公办院校。山东省 2023 年教育统计摘要表明,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在 3800 - 4000 元区间,与民办本科高昂的学费形成鲜明对比。并且,就业市场上很多企业明确要求 “公办本科优先”,这使得民办本科毕业生在求职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,投资回报率低的现实让家长和学生在报考时更加谨慎。
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容忽视。大量民办高校扎堆开设小语种、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等专业,这些专业在市场上早已趋于饱和,就业竞争异常激烈。而对于当下市场需求旺盛的新兴专业,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数字经济等,民办高校却因师资力量、教学设备等限制,难以开设相关课程。这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,使得民办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加困难,进一步降低了考生和家长对民办本科的认可度。
此外,民办本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、口碑不佳也影响了招生。民办本科教师群体流动性大,部分高校为满足生师比硬性要求,短期内大规模招聘教师,导致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。在课程设置上,标榜应用型人才培养,却常陷入 “理论与实践脱节” 的困境。教学管理中,还存在 “形式主义” 等问题,部分民办本科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,学生实训机会有限,无法有效提升实践能力,这些负面因素综合起来,使得民办本科在社会上的口碑大打折扣。
面对招生遇冷的严峻形势,民办本科院校也并非毫无破局之法。一方面,学校应优化专业设置,关停那些办学质量不高、同质化严重的专业,积极聚焦细分领域,例如针对当前热门的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开设相关专业,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。另一方面,要深化校企合作,积极推行 “入学即入职” 模式,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。同时,加大教学投入,提升教学质量,打造良好的学校口碑,也是吸引生源的重要途径。
在 2025 年广东民办本科招生遇冷的背后,是学费、就业、专业设置、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。但危机之中也蕴含着转机,民办本科院校只要积极求变,找准定位,提升自身实力,依然能够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,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双赢。
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,全省 23 所民办本科高校中,竟有 14 所未招满,总缺额超过 2.5 万人,这一数...
初三毕业,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至关重要。对于打算在广东就读技工学校的初三毕业生来说...
中考成绩公布后,有些广东的同学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陷入迷茫,觉得未来的道路变得模糊。但实际上,中考...
中考结束后,有些同学可能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未能考上高中,这时不必灰心丧气,因为除了普通高中,还有许多适...
除了之前提到的热门专业,职业技术学校里还有不少实力强劲、前景广阔的专业。它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...